top of page

走,一起到海底搞藝術

海洋裡處處充滿驚奇,海底世界能探索的無奇不有,這也是為何很多人說潛水是個坑,一但你入了坑,你會驚嘆不已,不自覺的不想從內太空爬出來


海底除了海洋生物,讓我們來聊聊海底的藝術

 

NOWNESS现在❜

NOWNESS集萃全球頂尖的創意短片,注重發掘敘事中的獨特創意和體驗,擁抱日常點滴中的新奇與不凡。


❜ ❜

很難想象,當我們大多數人還在陸地上焦頭爛額又苟延殘喘地活著時,藝術家們已經泰然自若地潛入水底或「假裝」潛入水底進行創作了。在海底塑像、繪畫,在水中跳舞、演奏,他們總是比我們更迅速也更「深入」地

去探索這個世界。

 
海中雕塑公園

▸雕塑家 Jason Decaires Taylor


在東加勒比海向風群島最南端的格林納達(Grenada Island),坐落著全世界第一座水下雕塑公園莫利納爾海灣公園

第一座海底公園
Photo Credits:Jason Decaires Taylor

在這裡,大海深處湧動的海水不斷衝刷著那些雕塑,而五彩斑斕的珊瑚則在其間肆意蔓延、生長。海底生物是這裡的主宰,它們泰然自若地享受著免票自由出入的特權,以及人類雖略顯誇張卻絕對發自內心的驚呼。


海底藝術
Photo Credits:Jason Decaires Taylor

2006 年,時年 32 歲的英國雕塑家 Jason Decaires Taylor 已經在格林納達做了 5 年的潛水教練。這一年對他來說有些特別——因為投資失敗,他陷入了財務困境,相處多年的女友也離他而去。Taylor 被迫開始重新審視起自己的人生:1974 年出生於英國,童年的大部分時間,都隨父母在馬來西亞的海灘度過。大概是從那時起,他便與大海建立起了奇妙的聯繫。上世紀 90 年代初,他曾在布里斯托的地下藝術場所嘗試寫意塗鴉,這也激發了他對於藝術與環境間關係的研究,以及在公共空間進行藝術創作的興趣。

Photo Credits:Jason Decaires Taylor


於是,Taylor 賣掉了倫敦的房產,在莫埃利涅海灣建立起第一座水下雕塑公園:800平方米的海底,分布著 75 座真人大小的雕塑。出於環保的考慮,他使用了一種與海洋生物科學家共同研發的高密度中性海洋水泥來製作這些塑像,在模擬有利於珊瑚繁衍的自然岩層的同時,盡可能不去傷害海洋生態環境。


很快,Taylor 就感受到了大自然施加的魔法。各類軟體動物在雕塑表面形成了大理石斑紋,藻類和水生植物以異乎尋常的速度生長,成千上萬的魚兒、寄居蟹海星和海膽在此覓食……不出幾個月,雕塑的輪廓就不復原本的清晰。


海底雕像
Photo Credits:Jason Decaires Taylor

「一旦將雕塑浸入海底,它就不再屬於我們,沒有什麼人造的東西比得上自然的想象力。」 隨著水下雕塑數量的增加,越來越多的遊客前往觀賞,而原始珊瑚群的客流壓力也因此得到緩解。


無邊無際的海洋看上去廣闊、深邃、充滿力量,人們也許很難將它與「脆弱」一詞聯繫在一起。但事實上,海洋正在經歷的環境浩劫超出我們的想象。作為雕塑藝術家的Taylor所期盼的,正是通過自己的作品凸顯海洋神奇的造物能力,

同時喚起人們對海洋環境的關注。


海洋保育
Photo Credits:Jason Decaires Taylor
 
海中壁畫

街頭藝術家 Sean Yoro


在大多數人看來,浸泡在水中的牆面、廢棄陰暗的船體、生滿水藻的海底都不是什麼美好的存在。但在夏威夷街頭藝術家Sean Yoro眼中,它們卻是自己喜歡的天然畫板。

街頭藝術畫家
Photo Credits:ins@the_hula

Sean Yoro 在夏威夷瓦胡島(Oahu)衝浪長大。潛入海底,觀察那裡五顏六色的生物群是他的日常愛好。十幾歲時,他發覺了自己對於紋身和塗鴉藝術的熱愛,於是隻身前往紐約,以藝名「Aka Hula」繼續工作生活。直到今天,他在 Instagram 上的用戶名仍是 @the_hula。


水下藝術
Photo Credits:ins@the_hula

將自然與城市作為媒介,來呈現自己的作品,是Yoro 的創作特點之一。而對於海洋的熱愛,讓他積極投身於各種水上、甚至水下藝術的創作。


在紐約成名後,他返回家鄉,卻發現那些原本在海底肆意生長、五彩斑斕的珊瑚礁如今卻毫無生氣。「我聽說了珊瑚礁正在發生的毀滅性變化,尤其是珊瑚白化。這將導致瓦胡島上的大部分珊瑚面臨永久死亡的境況。」於是,他很快開始著手籌劃一項名為「Deep Seads」的項目,旨在重新構想藝術與自然的關係以及藝術作為行動主義的力量

潛水員救海洋
“Deep Seads” <Lumens> Photo Credits:kapucollective

▲Deep seads這一項目由三幅水下壁畫組成,分別名為「Lumens」「Breath」和「Buried」。它們都被塗抹在由混凝土和金屬製成的人工礁石上,用對周圍海洋生物安全的材料繪制而成。Yoro 沒有借助任何設備,只依靠自己的力量,在自由潛水的情況下完成了這些壁畫。

"Deep Seads"<Breath/呼吸> Photo Credits:kapucollective

「Deep Seads」代表著無常、變化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這三件藝術品只維持了 14 天,因為海藻把人工礁石變成了海洋動物的棲息地。

❜ ❜

「我喜歡這些壁畫不僅因為它們是動物的家,還因為它們將生命力帶回了海洋。」藝術家Sean Yoro這麼說「這感覺就像,一棵樹倒了,但更多的生命從樹上生長出來。這些地方還可以繼續增長和擴展,海洋生物會接管所有,一切都將順其自然。」

❜❜


“Deep Seads” <Buried/埋葬> Photo Credits:kapucollective
 
捕捉海平面之下的舞蹈

法國藝術家 Julie Gautier


我們很難給法國藝術家 Julie Gautier下一個完整的定義,她是作家、電影導演、攝影師,甚至還是一名水下模特兒;2018 年,她曾以日本「海女」傳說為靈感,創作出水下藝術大片《AMA》,作為這一年婦女節的禮物,獻給世界上所有的女性。


Photo Credits : Julie Gautier


影片中,Julie 沒有佩戴任何呼吸設備,僅靠閉氣,呈現了一段長達 6 分鐘的唯美舞蹈。


影片開頭,密集的雨滴如針般細小而尖銳,灑滿了整個畫面。她身著一襲黑衣,筆直地站立在這片雨幕中,眼神悲傷卻堅定。隨著鏡頭不斷拉近,我們能看清她的眼睛,但仍舊分不清那是雨水還是淚水。女人開始跳舞,儘管姿態優雅,但步履卻格外沈重和掙扎。不過很快,她的行動便歸於有序,似乎拋卻了水壓的束縛,變得從容而優雅起來。但很快,失衡的情緒隨之來臨,當音樂漸入急促的頂點後,她才彷彿突破重力,一躍而起,在水中緩慢卻熱烈地盛放。



影片沒有一句台詞,卻講述了一個可以被每個人進行不同解讀的故事。「優雅」是它的情緒導航,也是它表達、交流和存在的方式。「我想,如果在生活中、行動上、語言里,以及與他人和這個星球的關係中,我們都可以加入點優雅,我們將會對世間的一切都變得友善。」雖然 Julie 曾如此說道,但我們卻不可避免地從其中感受到了她的痛苦與壓力,正如某一條評論所感嘆的,「大部分女人的一生都是在令人窒息的水中進行表演」。而《AMA》正向我們展示了這種女性和女性之間、女性與自然之間應該建立的連接。


自由潛水
《AMA》
 
一半是海水的房間

裝置藝術家 Davide Delia


Davide Delia是來自倫敦的意大利藝術家。他的作品經常迫使觀眾思考時間流逝的可能性。他從被人類忽視和退化的詞彙中汲取靈感,比如水龍頭滴水產生的濕度,帆布上的水漬,廢棄的鏡框在牆紙上留下的痕跡等等。


他曾使用了 19 幅畫布、一個浮標、一把椅子和蒂凡尼藍色的防污塗料,將一間畫廊內部打造成了一處如同舊船內部的藝術空間。畫廊內部的地板和牆壁都被塗上了蒂凡尼藍,同時保有部分的留白,塑造出潛伏在海洋之下的船艙的意境。


潛水員的世界
Photo Credits:Davide Delia

看上去,空間里的物體就彷彿在藍與白之間波動一般,充滿意味。牆壁上懸掛的油畫則來自羅馬的古老地窖、跳蚤市場、古董店,甚至垃圾場。而這些五花八門的物品都被半浸透在一層厚厚的藍色塗料中。在色彩對比如此鮮明的分割下,畫廊彷彿成為了超現實的空間,展現出一種分裂但永恆的美。當純淨的藍色只覆蓋了一半的空間,就如同正在退潮的海水,緩慢、平和,但卻逐漸流逝,無法掌控。


潛水員的世界
Photo Credits:Davide Delia

antivegetativa」是這種塗料的意大利名字,被Delia借以命名這項阻止自然的物理變化以及時間流逝的實驗。這種塗料經過特殊處理,可以破壞並延緩船上海洋生物的生長,通常被用於各種廢舊船體之上,使其表面得以保持無菌的狀態。


❜用塗料浸染有機生物來阻止它們生命的延續,這讓我們產生了更深層次的思考,那就是在生命的盡頭之外還剩下什麼?❜

潛水員的世界
Horiz-ontal Photo Credits:Davide Delia


類似的創作也曾出現在2016年,Davide Delia為里約熱內盧奧運會打造的作品中。當時,他同樣用這一標誌性的藍色防污塗料浸透Casa Italia的部分牆壁,






▼畫出了一條悠遠、綿長的藍色「地平線」,以此來隱喻意大利與巴西之間永恆不變的友誼。

潛水員的世界
Horiz-ontal Photo Credits:Davide Delia
 
來自深海的塞壬

水下樂隊 Between Music

來自丹麥的 Between Music 是世界上第一支水下樂隊。同其他所有樂隊一樣,成員們該唱歌就唱歌,該奏樂就奏樂。唯一不同之處在於,五位成員都有自己的玻璃水箱,表演時,他們各自沈浸在水箱中,彈奏定制樂器,並在水下歌唱。每隔一段時間,成員們還需要把頭探出水面換個氣。


Photo Credits:Between Music


單看這些畫面也許會感到怪異和可怖,可事實上他們的表演奇妙動聽又極富創意。

由於氣泡里只有極少量的空氣,歌手在水下很難控制呼吸的轉換,只能發出極短的聲音,所以時常需要借助鼻音來更好地發出高音

他們也找到了有特殊的歌唱技巧——在唱歌時把氣泡固定在嘴邊並利用它來發聲,或者通過在水下交替呼氣與吸氣來發出不同的音調


水下音樂之旅
Photo Credits:Between Music

為了打造出適合水下演奏的定制樂器,Between Music的藝術家們與深海潛水員、樂器製造商和科學家合作進行了無數次實驗,最終才開發出了高度專業化的全新水下樂器。包括水下器官、水聽器、水晶電話、旋轉式電唱機、打擊樂器和小提琴等等。聲音在液體中的傳播,為他們的音樂創造出一種獨有的音色,而這是空氣所無法提供的


❜ ❜


在多方的配合下,Between Music 終於得以創造出如同來自深海一般奇特而空靈的聲音。在這些黑暗中閃閃發光的水箱內部,樂隊的成員們各自獨立又彼此共存地進行演奏,怪異卻不失美妙的觀感,很難讓人不想到《水形物語》。


❜ ❜


潛水員夥伴們

下回一起下潛

用攝影器材或

眼簾印出的海底世界

刻畫屬於自己

腦海裡的

水下藝術吧!



#深境潛水 #潛水冷知識 #潛水小教室 #水下藝術 以上文章擷取于NOWNESS现在 ,作者牧羊少年




Comments


bottom of page